2010馬祖文學獎-散文優選 馬祖散步/劉宏文

 

◎作者簡介—劉宏文

我出生於馬祖,一個美麗而純樸的小島。國小、國中、高中皆在馬祖就讀。大學時期,初與台灣同學交流,雖有語言與成長背景的差異,但也有更多機會觀察、學習不同文化的價值與信念。大學畢業曾短暫回鄉工作,隨後來台任職迄今。雖已至「知天命」之年,仍在惶惶不知所云的追尋與探索自己也不明確的各類疑難雜症。

得獎感言:

 今年暑假的一個下午,與老同學元利校長通過電話,承他熱情邀約,看了一下腕錶(午後四點),隨即拎了幾件換洗衣物從豐原出發,到台中搭高鐵至台北,再換乘往基隆的柴油慢車,晃悠晃悠的抵達基隆,才七點十分。這是我初次搭臺馬輪返馬,躺在狹小卻溫馨的木板床上,遙想當年往返臺馬痛苦艱辛的搭船經驗,有一點辛酸,但更多的是感激與感動。感謝元利、寶明兄不懼炙熱,在酷烈的陽光下陪我四處閒逛。感謝評審的青睞,感謝縣府文化局為馬祖增潤豐富又多樣的文化色彩。

 時近黃昏,抵達基隆,海風透著淡淡的腥味,親切而熟悉。二號碼頭就在離火車站不遠的鐵軌邊,購票登船,少了層層檢查證件與行李的關卡,比起以前便捷多了。海面平靜如鏡,臺馬輪緩緩離岸,伸得很長的黑濕島嶼漸行漸遠,港外依稀的漁火逐漸隱沒。船上旅客多是不趕時間或擠不上飛機航班的鄉親,間或幾位自助旅行的背包客與休假返營的官兵。船艙隔間有如小型的旅店客房,枕頭被褥俱全,還有一盞可供閱讀的小燈,比起當年搭乘來台的運補艦已是星級享受。幾位年輕旅客在艙內嬉戲,和他們零星聊了幾句,都是暑假回鄉探親的學子,我的馬祖方言已很生疏,他們卻已經不太會講了。

 遙想當年隻身赴台,天未破曉,即背著行囊到馬港搭船。磁青色的晨光映著海面隱隱發光,海風流盪,候船的人群低聲訴說大同小異的故事。運補艦停擱在沙岸上,艙門洞開,軍用卡車猶在進進出出清運米糧裝備。等到潮水上漲,人群在「放行」的口令聲中瞬時湧入巨大的艙門。艙內空氣惡濁,混雜著機油、水泥灰、汗臭、嘔吐物與各種腐敗物質的氣味。我在船艙一角席地而臥,轟轟然的引擎聲充斥耳際,一盞昏黃的吊燈隨著潮湧左右擺盪。經過七、八小時的浮沉晃動,終於穿越浪頭險惡的黑水溝,看到點點燈光衝破霧氣照來,基隆港在望。空氣溫暖而潮濕,各式車輛穿梭往來,港邊迷離的路燈映得碼頭如夢似真,是的,三十年如夢似真的台灣之旅一晃眼過去了。

 天濛濛亮,已有旅客在甲板上張望。曉色淨明,海水像神話之鳥般的藍閃閃。臺馬輪持續航向國境之北,憑舷放目,遠處帆影點點,那是對岸越界捕撈的漁船,除此長空一覽無遺。晝午之前,右舷出現隱約的島影,應該是北竿島吧!沿岸荒涼,看不見房屋,年輕的義務役軍人對即將來到的陌生島嶼顯得惶惑不安。船徐徐駛經嶙峋崎嶇的斷崖峭壁,繞過一個彎角,輕靠碼頭,我的心隨著船身微微一顫,馬祖到了,我的故鄉。

 南竿七月,天空淡藍平靜。福澳港內潮浪微興,銀光閃閃。巨大的枕戈待旦照壁矗立港邊,銘刻著戰地的意志與紀律。記憶中的沙灘與潮間帶已被水泥護岸填滿,長年停泊的舢板,還有那種船首高翹,弧線優美的漁船已不復見。臨港的小街猶在,那位住在街尾,終年踩著縫紉機的秀麗女子遠嫁何方?福澳嶺的邊坡似乎更陡了,兩旁相思、苦煉枝幹粗大,穿過成排茂盛的木麻黃,就瞥見亮麗的校舍環繞紅綠相間的操場跑道。昔時粗陋低矮的教室已然改建,只有那幢仿古羅馬建築的禮堂石柱,猶刻寫著「養天地正氣,法古今完人」。那個孤坐在禮堂邊的黑瘦男孩,是否想著同樣的心事?

 陽光暴烈,熱得水泥路面滾燙冒煙,牛背嶺的坡面露出纍纍黑灰的巉岩。從酒廠遠眺山巒和村子間的窪地,小溪蜿蜒,絲瓜、青蔥、茄子已然成熟。溝谷向海岸緩緩傾斜,石屋沿著山勢錯落起伏,幾幢貼滿磁磚的水泥樓房在古樸的村落中分外顯眼。循著海邊岩岬而行,馬鞍藤在近處的沙灘蔓延,月見草濃烈的黃花無懼日炙肆意開放,幾艘廢棄的漁船與荒敗的崗哨默默對望。風和水都是溫溫的,海浪緩緩登岸,水底細石彷彿在顫動。哦,我已不習慣腳底的疼痛。

 從清水村往梅石方向,可以看到一幢融合閩東建築元素的文物館矗立在青碧的水庫邊。陳列室內居然看到我家捐贈的一只蛋形瓷盆,三十多年來靜靜的躺在展示櫃裡,原本純白的色澤已經泛黃而且有了裂痕,是為了等待我的撫慰而衰老受傷麼?清水通往珠螺那條險峻荒蕪的小徑,已闢成平坦的臨海大道,北邊高地上的擎天堡別來無恙,依舊森嚴冷峻的監測澳口的動靜。小村只剩幾戶人家散居馬路兩側,擺一、二座撞球台,或開一爿小店,零星經營駐軍的生意。多數村人皆隨著七○年代台灣經濟起飛,舉家遷往桃園八德、大湳一帶逐工廠而居,在薪資與工時的算計中汲汲奔忙。村內隨處可見頹圮的石牆爬滿薜荔的藤蔓,大門也早已被芒草湮沒。我攀上殘剩的屋頂露台,眺望沿坡而建有如天梯般的層層石階,不知何時攔腰建起了現已停用的空飄站;北面港灣內,成排填海造陸餘下的巨石突兀的浸泡在淺海中。我的童年也在折斷的天梯與橫亙的巨石中永不復返。

 馬港經科蹄澳到芙蓉村,沿途皆是島上特有的雙軌路面,區折蜿蜒、上下盤旋,沒入蒼翠蓊鬱的林木深處。當初為了節省水泥,路面中間以花崗岩碎石壘砌填補,於今看來既美麗又環保。緩步穿行,兩側濃蔭遮陽,紫紅色的石竹花從碎石縫隙迸出,海面浪花帆影,更遠處隱約可見對岸綿延逶迤的山勢。和風駘蕩,纖細的石蒜托著豔紅穗頭輕輕搖曳,頓覺乾坤朗朗,歲月靜好。

 芙蓉村僻處島嶼西隅,人煙罕至,自從西尾村的小學遷走之後,愈加沉寂了,僅剩下海邊岩崖旁的小小廟宇,還有石頭小徑間的雞群。暮色崦嵫,偎坐在斑駁矮牆前的石椅上,聆聽灣角傳來漲潮的聲音,凝視落日的餘暉在海面映出燦爛的金光。晚風清新直率,沿著牆角拂過零落的石屋、廢棄的魚寮,直往村子裡奔竄。月亮不知何時已悄悄從丘桂樓的山後升起,映照麓坡上的石牆黑瓦以及峰頂無人戍守的碉堡。圓月清輝,窗扉薄明,誰家的孩子猶在燈下苦讀?

 子夜時分,山隴老街漸趨靜寂,臨港一家小店仍有燈光。要一壺薑片老酒,搭配熱騰騰的鮸魚湯。對了,不要忘記添加蔥花和米醋,滑、嫩、燙,入口即化,耳根赤紅,一頭汗冒出來,澎湃翻湧的味蕾足以牽引你刻骨的鄉愁,激活你封塵的記憶。老酒濃醇溫和,沒有高粱那般暴烈,年輕的軍人大口乾杯毫無顧忌,是想念遠方的情人還是慰藉羈旅的寂寞?我有些輕微頭暈,今夜不再宵禁,沒有口令,也不用去惦記單號還是雙號。天邊有星子閃爍,燕子與海鷗皆已歸巢,我已不再適合晃蕩,就這樣終老於斯吧。 

 

◎資料來源:馬祖日報

建議使用Chrome 瀏覽器 最佳解析度 1280*1024 監造者:連江縣政府教育局
地址:馬祖南竿鄉介壽村76號 Tel : 0836-22067 FAX : 0836-25582
URL: http://www.matsudialect.org/
COPYRIGHT (C) 2020 DESIGNER:KIWI MUSIC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