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土語言教學 馬祖童謠 母語表演成果 鄉土文學 母語線上廣播 回首頁 聯絡我們 馬祖地圖 北竿鄉志 東引鄉誌 莒光鄉志 連江縣政府鄉土教育資源網 連江縣政府教育局

 【馬祖日報訊】由香港、台灣藝術家如何透過藝術實踐方式「與社會交往的藝術」展覽從去年10月起巡迴港、台展出,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B7倉庫今1月4日最後一天。在33組展示作品中,廖億美+好多樣工作室(東莒大埔)自2008年起,以馬祖東莒為基地,透過「夏日藝術學校」、「以X換生活」等計畫,引領青年迴流島嶼並活化廢棄聚落。

 根據中時報導,一般人總認為,藝術家不食人間煙火,總是躲在象牙塔創作、為扭轉這樣的刻板印象,不少藝術家投身政治、社會議題,藉由藝術行為,創造與公眾連結的新模式。台灣、香港「與社會交往的藝術」展覽,從去年10月17日巡迴香港、台灣介紹33組香港及台灣藝術家暨團體如何透過藝術實踐方式「和社會交往」。

 策展人吳瑪悧表示,近年有不少藝術家進入社區,投入對公民意識、社群生活、文化資產等議題的關注,發起多項有創意的行動聯結,展現藝術家的公民意識,也召喚廣泛的公眾參與。

 如吳瑪悧與淡水竹圍工作室策劃「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」,便創造與在地居民和公部門的對話空間,「藝術創作者既是文化生產者,也是社會運動者,對藝術的生產、發展與傳播,產生不同於以往的影響。」「與社會交往的藝術」去年10月首在香港舉行首展,去年12月5日移師高雄駁二展至今年1月4日。

 這次台灣參展者包括工人樂隊「黑手那卡西」,10多年來與工運團體、外配組織、樂生療養院、日日春協會等,以集體協作方法為底層發聲;廖億美與好多樣工作室自2008年起,以馬祖東莒為基地,透過「夏日藝術學校」、「以X換生活」等計畫,引領青年迴流島嶼並活化廢棄聚落。

 此外,姚瑞中帶領大學生組成的「失落社會檔案室」5年來踏訪全台蚊子館,出版4本《海市蜃樓: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》受關注;泰雅族弗耐.瓦旦的紀錄片《外婆的苧麻》則是記錄推廣原住民傳統染織工藝的尤瑪.達陸,向外婆學習從栽種苧麻到製成紗線的過程。

 香港參展者有從事社群藝術20多年、創立「全人藝動」和「藝術在醫院」的藝術家梁以瑚,透過多元手法,活化老爹媽的銀髮生活,也帶領河南農家婦女以刺繡表達自己。2011年香港獨立記者陳曉蕾報導香港的「剩食」議題,引發迴響,藝術家方韻芝在油麻地開展「剩食圖鑑計畫」,透過考察了解日常處理剩食的知識,加以圖像化在街坊派發。

 近年台灣與香港的藝術家與非營利組織體認到藝術具教育、讓人重新思考生活態度的功能,積極投入對公民意識、社群生活、文化資產等議題的關注,發起多項具創意的倡議和行動聯結。媒合兩地的「與社會交往的藝術」,期望透過展覽、工作坊、論壇的對話,深入認識此藝術表現在各自社會所代表的意涵與影響。

建議使用IE5.0以上版本 最佳解析度 1027*768 監造者:連江縣政府教育局
地址:馬祖南竿鄉介壽村76號 Tel : 0836-22067 FAX : 0836-25582
URL: http://www.study.matsu.edu.tw/
COPYRIGHT (C) 2009 DESIGNER:KIWI MUSIC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