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土語言教學 馬祖童謠 母語表演成果 鄉土文學 母語線上廣播 回首頁 聯絡我們 馬祖地圖 北竿鄉志 東引鄉誌 莒光鄉志 連江縣政府鄉土教育資源網 連江縣政府教育局

馬祖草藥誌/張亦農

 

 故鄉馬祖,孤懸海上,島小地瘠;物產既不豐,交通又不便。生活於此,自是匱乏與貧窮;基本生活的溫飽已是困難;疾病醫療則完全缺如。唯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,可憐的先民,遇有病痛,只能以血肉之軀抗病魔,僥倖者,或能於受盡磨難後自然康復,否則只有坐待斃,痛苦而歿,好不悲慘。

 人類畢竟萬物之靈,窮則變、變則通。憑著從原鄉帶來老祖宗的生活經驗;及島民之間互相交流,先民們卻也發展出一些簡易的治病青草藥;且能就地取材。對一些小病小痛,多少起一點作用:一是安慰劑的心理作用,二是草藥大多是湯劑,飲入大量的水份代謝體內的毒素,自然對病情有所助益。這些簡易的青草藥,老輩的鄉親們可能都曾親身體驗過,今且記之。

 一、芙蓉根

 芙蓉菅是家鄉的方言俗名,它的學名叫「白茅」,俗稱的茅草,它才是本尊。鄉間還常見到另一種「菅」,則是芒草,頗相似,但芒草高大且有莖。白茅為宿根性草本,根系發達,能橫走地中,雖然叫根,卻似逕,黃白色,長又多節,味道甘甜。以根熬湯,有利尿解熱之功效。此草於家鄉的山野遍地都是,兒時傷風發燒及出痲疹等,常有飲用。而今在台灣的青草攤有時也見蹤影。

 二、蠶仔樹葉

 桑樹,家鄉的方言叫「蠶仔樹」,以功用名樹,甚是得體。桑屬落葉喬木,山野、庭園隨處可見,所以大都耳熟能詳。

 桑葉有清熱、驅風、明目等功效,因為取得容易,是兒時解熱去火常飲用之藥湯。其實桑樹全身都有藥用:其枝幹切片熬湯,可治風濕、高血壓;其果實桑椹,美味可口,營養價值高;其根的板稱「桑白皮」,也是利尿、鎮咳、解熱之良藥,唯鄉人多不知利用。

 三、車前草

車前草家鄉話稱「萬蕊米草」(諧音),此草藥亦見於「本草綱目」中。車前草為多年生小草本,葉由根生,其生環境並不挑剔,像一般雜草,能遍地群落繁延,所以在原野、綠地、道旁無處不在。

鄉人一般多採全株煎湯服用,或晒乾備。用以解熱、利尿。其實車前草的種子稱車前子,可明目袪痰,亦治水腫、黃膽、赤目等症。且經科學分析,其富含維他命A、C、K等。

 四、黃梔頭

 黃梔學名黃梔,又名山梔子。在家鄉的山野常見;只是鄉人窮,炊煮的燃料完全取之山野,所以野外的草木尚不待完全長成,便已被人們割取一空,只有在懸崖峭壁處才容易覓得。

黃梔為常綠灌木,株高可達數公尺,花白色,很香。走在山野裡,若逢開花時節,老遠就能聞到香味。果實為長橢圓形並有稜線,成熟時為黃橘色,是黃色的天然顏料。兒時摘之把玩,常弄得雙手艷黃而不知所措。

 黃梔的藥用為果實,可消炎、解熱去火、利膽,主治

 黃疸病。然鄉人相傳是黃梔頭(根)與糯米燉食之,可治牙痛。家人食之頗有療效。

 五、薺菜

 薺,人們通稱薺菜,鄉人叫﹝薺只菜﹞(諧音),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地區,為山野中常見之群生植物。藥用也見於本草中。薺菜屬草本,越年生,於冬春之際萌生,初時葉片向四面平斜長出,少分枝。葉長橢圓形,有毛茸,至開花期始於上方分枝,抽出長長花序。小花白色,果實為倒三角形,如一把小摺扇。鄉人多採用已開花之整株薺菜,晒乾備用,煮水飲之,也是解熱利尿之用。唯據藥書稱:其尚有利五臟、益肝、益胃、明目、降血壓等功效。

 薺菜最為人熟悉的功用不是藥,而是入菜。秋冬肅殺的大地一片枯黃;甚至冰雪覆蓋,待春來時始萬物復甦。薺菜是領先報到的小草;且是遍地滋長,人們爭著到野地裡採摘。嫩綠的薺菜可炒、可煮,是蛋花湯的上品;而以之入餡包餃子,則最最有名,據聞其美味無比,是北方人家的應景時鮮。

六、白管金鳳

 故鄉人稱鳳仙花作「金鳳」,俗名也有叫「指甲花」的。據說女孩可以紅色鳳仙花瓣塗染指甲,故名。家鄉常見的金鳳有紅莖與綠莖兩種,綠莖開白花,故叫白管金鳳。老輩鄉親每將白管金鳳整株割下,晒乾切段儲存。若遇有重力工作者因過份負荷,以致全身疼痛無力,鄉人稱作「乏力」(諧音),就用白管金鳳熬湯服之。或者傷風感冒之類,也有人喝。筆者曾多次見證,熱湯飲下後必然引發汗水,身體的確舒坦不少。

 七、野蔗葉

 鄉人所稱的野蔗,其學名「火炭母草」,又名「清飯藤」。野蔗為多年生草本,莖蔓狀,能匍伏地面生長,也能攀爬在其他植物上,生命力非常旺盛。

 野蔗的葉為長橢圓形,莖為紫紅色,花為白色小碎花,果實呈黑紫色。兒時玩伴們常採較粗大的莖,將外皮剝去嚼吮之,汁酸甜。因吃法一如甘蔗,故以野蔗名之。果實小卻多汁,甜中帶點澀,常把牙齒都染黑。野蔗有清熱利濕,涼血解毒之效。能治咽喉痛,癰腫濕瘡。鄉人則多用於痤傷、扭筋方面。其法為摘下葉片搗碎成泥狀,然後加入老酒煎成餅狀,熱敷之。孩提時常用,確有相當療效。

 八、白花千日紅

 一般常見的千日紅,以艷紫色為主;但也有白花千日紅,都是庭園之觀植物。

 千日紅為一年生草本。屬莧科。初秋開花,為頭狀花序。花期經久不謝,故而得名。在家鄉,婦女們會在白花千日紅的花期後段,當花朵最碩大:但尚未結子時採摘之。置烈日下曝乾再儲存備用。通常多用於嬰幼兒上火退燒。以清水熬湯,再調以冰糖,味甘甜,性平和;大人也可以當涼茶喝。

 九、金銀花

 金銀花學名忍冬,見於本草,是中藥的常用藥材之一。金銀花為多年生之藤本植物,攀緣性強,生長力旺。在低海拔之山野、籬畔,常見其蹤影。花初開為白色,再逐漸為黃色,故俗名稱「金銀花」。

金銀花的葉與花均具藥效,可解熱、利尿、消炎、解毒,還可治癌。通常多為採下花與葉,晒乾後備用,可沖泡、可水煮,為一般家庭常用之藥飲。

 十、七葉根

 學名叫「有骨消」,為羽狀複葉。因每一葉有七片複葉組成,故俗名「七葉蓮」;家鄉人則喊作「七葉根」。一般藥用部份為根(頭),有解毒、消腫、治疔瘡之用。其實有骨消的葉效果亦同,因該草藥不屬涼茶系列,故孩童甚少使用。印象中多與糯米或鰻魚頭之類同蒸食,用以治牙齒腫痛。

 十一、汲露草

 汲露草名「野牡丹」,為一般山野常見的小灌木。它還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別名叫「王不留行」。野牡丹的葉對生,長橢圓形,密覆著一層絨毛,因絨毛有調溫作用,致夜間冷空氣無法在葉面凝結成水珠,所以鄉人稱汲露草。但是它的名字可以牡丹形容,足見其花朵之美麗:粉紫的花瓣,鮮黃的花蕊,再襯以綠葉;在山野中恣意的綻放,的確艷麗。

 野牡丹的根可消炎、消腫、驅風等用,莖並可解熱解毒,也可用於治跌打損傷。在家鄉,是以葉熬湯治水腫病。

 十二、天青地白

 天青地白是種貼在地面而生的小草。在向陽且無林木等覆蓋的坡面,共其他青草混雜而生。能耐旱耐瘠,故甚適合在貧瘠的海島生長。

 天青地白植株高約十公分左右。葉由根生:狹長的葉片,向天面為青綠色,向地面為粉白色,故人們以此名之。此草未見於一般藥書,不知是否為故鄉的特產。鄉人多整株拔起,曝乾待用。此草在故鄉人稱之為「乏力草」,可以治用力過勞而起之酸痛乏力。曾多次服用該藥,頗有療效。

 十三、千寶塔

 千寶塔的學名為「益母草」本草中有收錄。為越年生草本,莖宜立方形。葉輪生,狹長,前端裂為三叉且尖銳。花紫色,聚集葉腋間。望之如層層高塔,應是鄉人命名之由來。

 益母草全株具消炎、解熱、軀風功效,也是止血良藥。家鄉多作為湯劑,全株晒乾切備用,常與其他青草藥混搭調配。兒時家貧,那有什麼飲料,口渴多直接舀取水缸中生水而飲,只有生病時才能喝加糖調成的青草茶,可就美味無比了。

 十四、白雞冠(音讀如ㄍㄨㄟ)

 白雞冠為俗名,它的學叫「青葙」。藥書本草有收錄。白雞冠於開花前,植株幾與雞冠花一個樣,為一年生草本;待開花時,雞冠花花梨鮮紅並有縐褶一如雞冠;青葙則為穗狀花序,花朵為小圓桎形,色淡紫或粉白,穗長。種子為黑褐色小粒子,稱「青葙子」,有清肝、明目等效,還可蟲疥惡瘡等皮膚病。葉可治皮膚癢。

 在家鄉,也是整株拔下晒乾切段,用時熬煮成湯劑服食,也算是涼茶之一種。

 十五、海芙蓉

 此草為家鄉之特產,於常見之藥書中未見收錄。它屬多年生木本小灌木。銀灰色的小複葉密密叢生樹冠;耐旱,耐瘠也耐鹼,多生長在面海的陡峭山坡或山壁間。因生長環境惡劣,故成長極其緩慢;可能也因此具有較強的藥效。

 早年在家鄉,海芙蓉是叫做「白艾」,它也是百姓人家灶裡柴薪之;後來不知何人慧眼識英雄,知道此草的藥用價值,使得海芙蓉一夕之間身價高漲。在人們的競相砍採下,島上幾乎已絕跡。

 海芙蓉的藥效,據說浸泡高粱酒製成的藥酒是治風濕病的良藥。人們製成後既可自用,還可以出售牟利;是難得的生財之道。兒時孩童不可能得風濕痛,故未曾服用倒是偶有跌打損傷,大人常會拿來作去淤活血之用,多少也有其效果。

 *以上草藥皆係兒時於家鄉耳濡目染所得,今但憑記憶寫之,恐有所錯訛,尚祈鄉賢能予補正,共為鄉土留紀錄。

  

◎資料來源:馬祖日報

 

 

建議使用IE5.0以上版本 最佳解析度 1027*768 監造者:連江縣政府教育局
地址:馬祖南竿鄉介壽村76號 Tel : 0836-22067 FAX : 0836-25582
URL: http://www.study.matsu.edu.tw/
COPYRIGHT (C) 2009 DESIGNER:KIWI MUSIC ALL RIGHTS RESERVED.